尊齐君,也就是后世人口中的齐威王为王。
对魏惠王的这个举动,齐威王自是深知:魏国是想借此换取齐国退兵的同时,将齐王架在火炉上,承担天下诸侯的怒火;
所以,不敢独自称王的齐王,也只能无奈的尊魏君为王。
这,便是青史有名的‘徐州相王’。
对于当时的列雄而言,徐州相王,不过是齐、魏两国的博弈;
但对于之后的所有诸侯、国君而言,这件事,却是毫无疑问的‘先例’。
自那之后,战国列雄中从不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、君,有的,只是一个又一个的‘王’。
甚至就连‘君’这个周天子才能分封的爵位,都变成了各国君主封赏臣下的手段;到秦之时,自相国大位上隐退的吕不韦,更是被始皇嬴政恩封为:文信侯。
这,就是‘先例’的重要性。
在齐威王、魏惠王之前,列国君主除武王之后的历代楚王之外,没有一个人敢自称‘王’;
但在齐、魏徐州相王之后,列国君主不甘落于人后,真相‘相王’,乃至自立为王。
这其中,自然有周天子愈发势微,甚至彻底失去威严的内在因素;
但徐州相王这个‘先例’的重要性,也同样举足轻重。
在原本的历史上,汉室帝王也曾因类似的‘先例’,而数次改变自己‘易储另立’的看法。
如太祖刘
第0379章 ‘先例’的重要性(6/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