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在阳城延身前,见阳城延已经表现出顿悟之色,刘盈也是淡淡一笑,眉宇间,也终是带上了一抹轻松之色。
刘盈所不知道的是:事实上,历史上的雕版印刷术,之所以会演变成活字印刷,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因为雕板报废率过高,且极其不便于印刷。
——在雕板印刷时代,一块雕板,就只能印刷出一本固定的书籍,要想印刷某本新书,就需要重新制作一方新的雕板。
而新的雕板也同旧的一样,只能印刷这本新的书,未来要想再印其他书,还是需要再制作新的雕板。
在雕版印刷术出现初期,天下书本一共就那几本,左右不过儒家的四书五经、先贤典故之类;以固定雕板印刷固定书籍,还并没有那么麻烦。
但到后来,民间文学开始兴起,动不动就有人搞出一本读物,还扬着手里的大把银票要批量印刷时,问题就开始出现了。
——作为民间资本,这些想要出书的人再有钱,也不可能和朝堂中央印刷四书五经一样,一印就是百八十万本;
顶天了去,也就是某个书生家里有点小钱,又偶然写了本自认为很不错的读物,所以想印个百八十本,给亲朋好友传看,顺便显摆一下自己的家底和文学涵养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为这么一本发行量只有百八十本的书,去专门定制一个新的雕板,显然就有些得不偿失了。
——匠人不识字,可是华夏数千年历史上的
第0368章 活字印刷术(7/9)